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谦虚的成语故事,关于谦虚的成语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谦虚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洗耳恭听,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礼贤下士,戒骄戒躁,自知之明,不矜不伐,
平易近人,抛砖引玉,闻过则喜,谨言慎行,
好问则裕,深藏若虚,谦恭下士,辞尊居卑,
不露圭角
两个关于古代人谦虚学艺的成语故事急,像响遏行云一样
【成语】: 虚怀若谷
【拼音】: xū huái ruò gǔ
【解释】: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 《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举例造句】: 每个人都应有虚怀若谷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拼音代码】: xhrg
【近义词】: 谦虚谨慎、大智若愚
【反义词】: 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人很谦虚
【英文】: commom as an old shoe
【成语】: 不耻下问
【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举例造句】: 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拼音代码】: bcxw
【近义词】: 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歇后语】: 孔夫子拜师
【灯谜】: 向乞丐讨教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虚心求教
【英文】: do 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the rank and file
【故事】: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他去太庙祭祖,向别人问这问那,别人不解地问孔子,孔子说:“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要问清楚,这就是不耻下问,勤奋好学。”
谦虚礼让成语故事
今天,我读了叫《六尺巷的故事》这篇短文,我明白了“礼让一寸,得礼一尺”的意思:只要你谦让了一寸,你的美德就多了一尺。
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桐城人张英的家人在修葺房屋时与邻居的纠纷,张英知后让家人让三尺地,后来邻居也让了三尺地,就有了“六尺巷”。当我读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时,我非常感动,张英是多么谦让啊!如果张英当时不让的话,那么纠纷会持续,那么中华人民的美德——谦让又何在呢?而且,张英不让,就没有了著名的六尺巷了。是谦让让纠纷解开,是谦让让美德再现,是谦让让世界多了个举世闻名的六尺巷。谦让可以让世界的纠纷和解。金埴说过:“让得祥,争得殃。”争吵只会让人变得自私,而谦让让争吵化解。
不只是张英谦让,我还读过这么一个故事:皇帝为大臣分羊,大臣争吵不休,这时,有个宰相站了出来,拿走了最差的羊,于是,大家也纷纷拿走了羊。为什么大家会如此争论分羊?是因为大臣们不懂得谦让。为什么羊被分完了?因为宰相为大家做了榜样,是因为宰相让大家懂得了谦让,是因为谦让让人们变得友善。如果有人更早提出谦让,争吵不就更早解决了吗?
但不是所有人都如此谦让,我知道一个故事:甲骑摩托车撞了乙,甲道歉了,乙依旧发火,还一拳打了甲的眼睛,让甲的一只眼睛瞎了。最终乙赔偿了甲的损失。如果乙谦让了,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事了。为什么乙要打甲?为什么乙非要发火?为什么甲道歉了,乙不原谅他?是因为乙不谦让,是乙的不谦让让他自己得到了报应,是乙的不谦让让甲成了“独眼龙”。
“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这句话说明人有了谦让的美德,就是个大家敬佩的英雄;反而,即使他再厉害,也得不到别人的赞扬。
谦虚悦纳故事100字
谦虚悦纳故事100字, 谦虚悦纳什么意思
谦虚,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不鲁莽或不一意孤行。
悦纳:高兴地接纳、接受东西或人。
合起来就是虚心接受的意思。
谦虚悦纳的笑话故事咱们敞开胸怀的说吧
今天和好久不见的女同学视讯聊天。
我对她说:“我有好多心里话想对你说,今天就趁这个机会咱们敞开胸怀的说吧。”
刚说完,她脱了上衣:“都老同学了,一小时收你50吧。”
谦虚.悦纳的名言名句1、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
2、和父母住不住在一起,和个人的独不独立是两码事。尊重父母和没有主见也不是一回事。
3、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4、聪明的人尊重别人对自己的爱,愚蠢的人伤害爱自己的人。
5、其实多数人尊重的还是成功,而非有梦想。设想遇见一位失败了的李安,你会怎样看待他
6、做老板的,自己要像个老板,下属才会尊重你,拿你当老板。如果你自己做得不恰当,也就别怪人家想利用你。
收集《悦纳自己》的故事300字打起伞,让身影似有似无地融入雨中。天,其实非阴沉,往事只是婉约如矜持的年轮,恋恋不舍地轻辗而过,留下一串痕迹浅浅地浮在岁月的谭面……
不过是一个简短的故事:扁担两头分别挂著一个木桶,其中一个完好无损,另一个却裂开了一条缝。挑夫每天都挑着这两个桶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每次,她打上满满两桶水,等到挑回家,就只剩下一桶半了——因为有裂缝的桶把许多水洒在了路上。完好无损的桶总因自己能够多挑水而自豪,可另一个木桶总感到自卑。终有一天,它对主人说:“你还是别用我盛水了,找个好一点的桶吧。”“为什么?”挑夫问。“你每天跑那么远去打水,可总是因为我的缺陷浪费半桶,”木桶说著,又溢位了水。然后,它慢慢吞吞的说:“实在对不起。”挑夫爽朗地笑了笑,对木桶说道:“你别太自责,现在,你好好留意一下路边的花草。正是因为你帮忙给它们浇水才使它们长得那么繁茂。你的确有缺陷,但你的缺陷是可以为世界带来美好的。”故事完了。心中却在久久思索,似乎,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自己的成绩总达不到父母的标准?为什么自己总是粗心大意马大哈?为什么自己有那么多缺陷与不足?为什么……或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抱怨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以至于总是多愁善感的样子。曾经也犯过错误,也伤害过别人,也接受过惩罚。我知道,人永远都不可能做到“最好”。可是却总不能悦纳有缺点的自己。直到看完刚刚那个故事才渐渐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总苦恼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不足,换个角度想想,正式因为自己身上优缺点的存在,才构造了一个完整的自己。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用你的笑容去改变这个世界,别让这个世界改变了你的笑容。既然每个人都不完美,那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用自信悦纳自己,以微笑面对生活,这才是我们该有的生活态度。脚步匆匆,那些冬日微雨了朦胧在伞下的记忆,早已定格成心灵暗角里虚弱的影子,因为自己并不完美,所以好好地——悦纳自己!
有关“谦虚好学”的故事!孙 敬 悬 梁
孙敬是西汉人,幼年时父亲死去,家里很穷,但他立志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孙敬读起书来不分昼夜,十分疲劳,晚上读书时常打瞌睡。为了预防自己睡过去,他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每当他低头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紧紧拉住而疼醒。这样,就不会因打瞌睡而影响学习了。孙敬凭借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长大后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
古人“头悬梁”、“锥刺骨”,勤奋读书的故事历来被人们颂扬和学习。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平常的学习中,你做到珍惜时间了吗?
凿 壁 借 光
匡衡是西汉人,幼年时十分喜欢学习,常常手不离书。可是,他家太穷,连买灯油和蜡烛的钱都没有,晚上无法读书。为此他十分苦恼。匡衡的邻居是个富户,他家晚上灯火通明。他请求到邻居家借光读书,可是被拒绝了。怎么办呢?这天,小匡衡终于有了主意:在墙上打个洞,灯光不就可以从洞孔里照过来吗?于是,他拿来一把凿子,偷偷在墙壁打了一个洞。这样,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孔下藉著照射过来的光线,努力读书学习。
匡衡藉著隔壁漏过来的灯光看书,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看看匡衡,想想自己,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好好珍惜。只要我们发扬匡衡“凿壁借光”的学习精神,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闻 鸡 起 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青年时代,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俩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希望共同建功立业,复兴晋国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不这样想,这是在催促咱们起床练剑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祖逖为了使自己能够早起练习武艺,就以雄鸡报晓的方式提醒自己起床习武。后人以“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比喻有志之人,能够及时奋发自励。人生在世,想要有所成就,就得勤奋苦练。
骄傲的兔子和谦虚的猫童话故事100字
傲的狗和谦虚的猫(童话故事)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只狗和一只猫,突然有一天,猫和狗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你敢咬我吗?杂种猫!狗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再说,你们这种杂种猫怎么配和我们品种优良的狗称兄道弟!”狗骄傲地说。
“我们猫虽然品种不比你们多,但我也不是杂种,也不是懦弱!”猫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们这种杂种猫在一起讲话,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耻辱,这样吧!我和你比赛,你选一项,我一定能赢你!”狗目中无人地说。
“好吧,我接受你的挑战!”猫高兴地说,因为它终于能证明自己不是懦弱。
第二天,猫选了一项自己最擅长的技能——攀墙。
为了这场比赛,狗特地请了老虎来当裁判。可是狗一听比赛专案后,软了,它根本不会攀爬啊!再说这次的裁判是老虎,它根本不可能反悔呀!狗只好硬著头皮开始了比赛。
“预备---开始!”老虎裁判发令了。猫以火箭般的速度冲了出去。面前高大的墙在猫的眼中显得是那么地微不足道,轻而易举地,猫获得了冠军。
再看看狗,它还在墙角拼命地抓着、跳着,终于它累得倒了下去 。
“我以裁判的名义宣布,本次攀墙比赛的冠军是——猫!”猫非常地开心,因为它证明了自己不是懦弱的,自己并不比狗差。
鲁迅先生的谦虚故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谦虚的名言: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维也纳故事奥地利首都、著名音乐城市、国际旅游胜地维也纳,位于国境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座落在维也纳盆地中,蓝色的多瑙河从市区静静流过,水秀山青,风景幽雅。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登上阿尔卑斯山麓,维也纳森林波浪起伏,尽收眼底。从多瑙河盆地可以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辽阔的平原犹如一幅特大的绿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间。维也纳环境优美,景 *** 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园的首邑。13世纪末期,城内出现大批巨集伟的哥特式建筑,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随着艺术的繁荣,维也纳作为“音乐城市”闻名遐迩。
维也纳城区占地面积4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0万,房屋顺山势而建,布局层次分明,各种风格的教堂错落其间,使这座山青水碧的城市保持着浓厚的古老庄重色彩。维也纳从内城向外城依次展开,分为3层。内城即老城,这里街道狭窄,卵石铺路,纵横交错,两旁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塔耸立蓝天,在高层建筑不多的城区显得格外醒目。围绕内城的内环城线,宽达50米,路边生长著各种树木,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内环城线与外环城线之间是城市的中间层,这儿是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等建筑。外环城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面是别墅区、公园区、宫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边缘。城市北面,多瑙河紧贴内城而流,在多瑙河与多瑙河运河之间,有一片岛状地带,这里有公园、游艺场、体育场、码头、车站等。座落在城市北面的多瑙公园,也是游人云集的地方。多瑙公园内有一座耸入云天的多瑙塔,塔高252米,塔内装有两部快速电梯,游客只须用45秒钟便可从塔底到达塔顶。塔顶设有室内咖啡馆和室外咖啡座,从塔顶四周眺望,远方的阿尔卑斯山的英姿和多瑙河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随着塔顶的自动旋转,40分钟内可将维也纳全城景色一览无余。这里既有繁华都市景色,又有山林田园风光,游人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美啊!维也纳。”
只要提起维也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约翰·施特劳斯等这些音乐大师的名字,因为这里是著名圆舞曲华尔兹的故乡,也是欧洲许多著名古典音乐作品的诞生地,一直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18世纪这里是欧洲古典音乐“维也纳乐派”的中心,19世纪是舞蹈音乐的主要发祥地,世界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家曾来这里居住,从事创作和演出活动。漫步维也纳市区,几乎到处可以看见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城市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维也纳内环城路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塑像最集中的地方。
在这条环城路的城市公园里,竖立著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施特劳斯以创作三节拍的圆舞曲华尔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华尔兹之王”。在施特劳斯一生中,还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创作了大量描绘维也纳人情风貌的著名乐曲,如《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莫扎特的雕像座落在内环城路皇宫公园的中心,他是奥地利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在短暂的36年生涯中,有1/3时间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他的许多著名歌剧,如《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后宫的诱逃》等都是在维也纳期间写成的。贝多芬的雕像耸立在内环城路上的一个广场中央,他是德国人,青年时代来到维也纳,度过了自己大半生,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等许许多多名作。
成功悦纳自我的故事林肯与政客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由于他的外貌很丑陋,常常被政客所讥笑。有一天,他的一位政敌遇到他,开口骂道:“你长得太丑陋了,简直让人不堪入目。”林肯微笑着对他说:“先生,你应该感到荣幸,你将因为骂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思考:林肯如果只把眼光停留在自己丑陋的外貌上,不去发现自己的其它长处,他能成为美国著名的总统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看待你的外表和你的缺陷呢?
神奇的发卡
有一个女孩子,总觉得不讨别人喜欢,因此有一点自卑。一天,她偶尔在商店里看到一支漂亮的发卡,当她戴起它的时候,店里的顾客都说漂亮,于是她非常高兴地买下发卡,并戴着它去学校。接着奇妙的事发生了,许多平日不太跟她打招呼的同学,纷纷来跟她接近,一些同学还约她一起去玩,原本死板的她,似乎一下子变得开朗、活泼了许多。但放学回家后,她才发现自己头上根本没有带什么神气的发卡,原来她付钱后把发卡留在了商店里。
是什么使别人改变了对她的态度?那个发卡真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吗?
思考:人的容貌并没有因戴发卡而改变,改变的只是人的心态,因她的可爱而让人感到漂亮,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讨厌自己,对于那些已经成为无法更改的客观现实,与其整天抱怨苦恼,还不如坦然地自我悦纳,即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
找“钻石”
有个农民在自家的田里干活,生活得挺不错。但他听说如果找到了有钻石的地方,只要有一颗钻石,就可以富得难以想象。于是他卖了自己的地,背井离乡,四处寻找埋藏钻石的地方。
农民走遍异国他乡,一直没有发现钻石,最后他积劳成嫉,囊空如洗,一命呜呼了。
可是说来也巧,那个买下他土地的人,辛勤耕耘,在一次耕作时偶然发现了一块异样的石头,拿起来一看,它闪闪发光,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钻石。
启示: 要迈出人生的步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我,只有充分地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做一个真正的人。
骆驼和羊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认为长得高好,羊认为长得矮好,于是它们进行一场比试。它们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周围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叶子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叶子,而羊怎么也吃不到。于是,骆驼说长得高好。羊不肯认输,它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一又窄有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可骆驼怎么也钻不进去。于是,羊说长得矮好。骆驼也不肯认输,它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王子,长得十分英俊,但他却是一个驼背。他请了许多名医治自己的病,也没有治好,这使王子很自卑,不愿意在大众面前露面。国王非常着急,专程请教国中的智者。智者帮他出了一个主意。回来后,国王请了全国的雕刻家,刻了一座王子的雕像。刻出的雕像没有驼背,后背挺的笔直,脸上充满了自信,让人一见就觉得光采照人。国王将此雕像竖立在王子的宫前。当王子看到这座雕像时,他心中像被大锤撞击了一下,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意流下泪来。国王对他说:‘‘只要你愿意,你就是这个样子”。以后王子时时注意着要挺直后背,几个月后,见到的人都说:‘‘王子的驼背比以前好多了。’’王子听到这些话,更有信心,以后更注意时时保持后背的挺直。有一天,奇迹发现了,当王子站立时,他的后背是笔直的,与雕像一模一样。
小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沟通能力有障碍,但他是一位内省力很高的哲学家。
梵高受情绪困扰,但他在视觉上的成就却是超凡的。
孙膑腿上有残疾,但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罗斯福的下肢残疾,但他带领美国人赢得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
海伦·凯勤失聪,但她的内省里却不凡。
爱因斯坦曾遇上学习障碍,但他在科学上成就有目共睹。
贝多芬失聪,但他是乐坛的巨人。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同学们应该能够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不必为自己某些方面比别人强而沾沾自喜,也不必为自己在某些地方不如别人而垂头丧气。对于可以改掉的毛病,应勇于改正;对于诸如生理条件等无法改变的方面,我们要敢于面对,承认它、接受它,还应当在学习上、修养上下功夫,培养内在美。
总之,只有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发展,成为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自身的价值也才能体现出来。
悦纳的含义
悦纳,其含义是愉悦的接纳别人。欣赏别人,赞美别人。每个人都会有妒嫉别人的心理。妒嫉有黑色妒嫉和白色妒嫉。黑色妒嫉会使人陷入心理的怪圈,想方设法去迫害他人。而白色妒嫉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力量,会把这种意识转换为原动力。所以妒忌心理并不可怕,关键是看个人怎样去利用它。用好了会受益终生,用不好会害人不浅,前途一片灰暗。
关于谦虚的成语有哪些
1、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2、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3、于令仪宽偷
北宋时,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人,一生勤劳持家,到晚年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但他从不做为富不仁欺压乡邻的事情,而是仁爱为怀,宽厚待人。
一天晚上,有人潜入他家里偷东西,被他的几个儿子抓住了。喊声惊动了正在书房里读书的于令仪,他提着灯笼向这边走来,用灯笼一照,认出这个低着头站在他面前的盗贼竟是邻居的儿子,不禁大吃一惊:“你向来是个本分的青年人,从未有不良行为,为什么现在干这种事呢?”
十千钱对于令仪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但还是如数给了他。邻居的儿子拿了钱刚要走,于邻仪又喊住他:“你家很穷,现在又是深更半夜,你匆匆忙忙地带这么多钱回家,遇上巡逻查夜的盘问你,你怎么说呢?”于是留他在家里过夜,第二天才让他回家。
事后,邻居的儿子感到十分惭愧,从此改过自新,像于老伯那样宽厚诚实待人,勤俭持家,成了一个好后生。
4、梁人窃灌
战国时期,梁国有位大夫叫宋就,就任边地县令,辖区与楚国毗邻。梁国和楚国都种瓜。梁人勤于灌溉,种出的瓜又大又甜。楚人却不浇灌,种出的瓜很不像样,他们还在夜间偷偷地跑去祸害梁人的瓜。梁人发觉后,都磨拳擦掌要报复。
宋就说:“别人做坏事,你也跟着做坏事,这是多么偏狭啊!我教给你们一个办法,趁夜晚去给楚人的瓜地浇水,不要让他们知道了。”梁人依言而行,楚人的瓜也长得丰硕甜美了,楚人大为奇怪,楚王说,这是梁人“阴让”。楚人深受感动,谢以重币,从此两地人交情一天天好了。
5、郑板桥三尺让邻换和谐
清朝郑板桥的家人与邻居为建房问题发生纠纷,写信要在外地当县令的郑板桥出面干预,郑板桥回信说:“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得此信后,果真礼让三尺,邻居见此,也让三尺。结果两家之间由此和睦相处。相让的几尺地倒成了友好的通道。
有关谦让的典故
一、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二、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三、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 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雍正、乾隆两朝名臣)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
俗语说:“宰相家人七品官”,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写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四、孔子与项橐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于是就问道:“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五、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 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
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