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王羲之有关的成语故事,关于王羲之有关的成语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关于王羲之的成语和故事
一、墨池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
二、入木三分
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
三、写字换鹅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后,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黄庭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四、东床快婿
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郗璇,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郗鉴要为女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郗鉴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吃胡饼,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郗鉴说:"这人真是好女婿!"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五、专心致志的牛顿。
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理论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影响,他学习、工作、或思考问题时,注意力特别集中,常常由于专心思考问题而忘了周围的一切。
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工作,使牛顿在物理学、天体力学、数学等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微积分,使科学进入了牛顿时代。
关于王羲之的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有关王羲之的成语:
1、崇山峻岭[chóng shān jùn lǐng]。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峻的山岭
造句:驮马探险队用驮马运载干粮和帐篷越过了这些崇山峻岭。
2、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造句:那些春蚓秋蛇之作,竟然也能卖钱了。
3、放浪形骸[fàng làng xíng hái]。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造句:刘备眼见下属们喝酒打闹气氛热烈,最后也放浪形骸击节而歌。
4、感慨系之[gǎn kǎi xì zhī]。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造句:经过战乱,名园遗迹荡然无存,不禁感慨系之。
5、矫若惊龙[jiǎo ruò jīng lóng]。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造句:人们夸他的书法笔势矫若惊龙。
6、情随事迁[qíng suí shì qiān]。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造句:年青时代,他把诗当作生命,但情随事迁,现在已写起小说来了。
7、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造句:本书对地方电视新闻的剖析入木三分,令人坐不安席。
与“王羲之”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东床坦腹、入木三分、放浪形骸、崇山峻岭、意在笔先
关于王羲之的成语故事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对我国书法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关于王羲之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相聚兰亭的故事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称病弃官的故事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嵊西独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发多个地方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羲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豆腐干豆腐右军祠于墓前。
妙书春联的故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幅写的是: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经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幅对联写的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幅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写字换鹅的故事关于王羲之的成语有哪些?
1.东床快婿
成语解释: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
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
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
典故
2.入木三分
成语解释: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3.一字千金
成语解释:唐
太宗酷爱书法,尤其是王羲之,他名人在全国收集王的真迹,有一天一个老人拿四个字来让他看,看过是王羲之的真迹,他于是就给了那老者四千两黄金,所以就有
了关于王羲之的一字千金的成语。
1.
王羲之与哪个成语有关
有关王羲之成语如下:
1、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
2、东床快婿:[dōng chuáng kuài xù]东床,晋时王羲之坦腹东床被人选做女婿的故事。后用以比喻女婿。
3、崇山峻岭:[chóng shān jùn lǐng]高而陡峭的山岭。
4、放浪形骸:[fàng làng xíng hái]放浪:放纵。形骸:形体。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节拘束。
5、矫若惊龙:[jiǎo ruò jīng lóng]形容笔势、舞姿等的伸缩、腾转,恰如乍现之龙般耀眼夺神。
王羲之出身于东晋时期显赫的政治家族-琅琊王氏,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学卫铄,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等诸名家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三体书及张昶的华岳碑,开始意识到不足。
于是其遍学众碑,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王羲之23岁出仕,始任秘书郎,继为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并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永和十一年(355年),其称病辞去会稽郡职务。后放情于山水之间,弋钓娱乐。
人物生平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故里为琅琊国临沂县都乡南仁里。按较为大家接受的说法,王羲之生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童年时居住在开阳县城内。王羲之出生时,正值“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岌岌可危,其父王旷建议琅琊王司马睿南迁。
王羲之五岁时,包括琅琊王氏在内的名门大族纷纷举族随司马睿渡江,史称“衣冠南渡”。琅琊王氏初到建业时,聚居于乌衣巷。
王羲之少年时代,无资料可考。永嘉三年(309年),王旷领兵救壶关,全军大败后下落不明。这一年王羲之七岁,在建业的日子里,“母、兄鞠育,得渐庶几”。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又从姨母卫夫人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