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一字之师成语故事,关于一字之师成语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一字之师》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懂或体会了什么?
《一字之师》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唐朝时一个叫齐己的和尚,学识渊博,能诗善文。
冬天的一个早晨,他刚做完早课,一个小和尚喜形于色点跑进佛堂,连声喊道:“师父,后院的梅花开了,快去观赏!”
齐己一听,立即起身到后园去。进入后园,远远望去,确有几只梅花已傲然怒放。一首咏梅诗脱口而出:“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早梅》诗写好后,齐己把诗拿给一个叫郑谷的诗人看。
郑谷读了《早梅》一诗后,沉思片刻说:“一既为《早梅》,‘昨夜数枝开'这句,不足以点明'早’字,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的好。”齐己听了郑谷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佩服极了,便口称老师,跪下来虔诚地向郑谷行礼。
其他一些文人,觉得郑谷只替齐己的诗改换了一个字,全诗就显得确切、生动多了,便都说郑谷是齐己的“一字之师"。
体会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
【成语】: 一字之师
【拼音】: yī zì zhī shī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成语故事】: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要短
文言文原文: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
“‘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现代文解释一字之师: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诗,叫《早梅》,其中有这么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了一首诗,你给我看看怎么样?"郑谷看了半天,说:"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点,你写的是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就是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数枝开,数枝就是开了一片啦,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就显得这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