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连环画(中国成语连环画收藏本内容简介)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中国成语故事连环画,关于中国成语故事连环画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中国成语故事连环画,关于中国成语故事连环画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连环画 有几本
  •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连环画(第4辑)(中国香
  • 中国成语连环画收藏本内容简介
  • 连环画:兵贵神速 中国成语故事之十六
  • 中国成语故事60册适合几年级看
  • 成语故事连环画《唇亡齿寒》晋献公假道伐虢
  •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连环画 有几本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连环画(第4辑)(中国香

    ①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②1959年毛泽东同志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中的老人来吃饭

    " 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患腮腺炎

    在长沙读书的毛泽东得此消息急忙往家赶,想接母亲支省城治病

    可是因并发其他病症,毛文氏--文其美还是离开了人世

    毛泽东万分悲痛,用泪和墨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幅灵联

    一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另一联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从这两幅联中,看到毛泽东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③汉文帝亲奉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一位比较宽厚有为的封建帝王,由于他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曾给社会带来一度繁荣昌盛

    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还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君主,其生母薄太后多病,他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认间经常亲自在母亲病榻旁陪伴

    在薄太后患病三年间,刘恒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文帝都要先亲自尝过后,才让太后服用

    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庄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中国成语连环画收藏本内容简介

    自从《中国成语连环画收藏本(共60册)》的推出,一系列新的连环画作品如《孙子兵法》相继问世,极大地拓宽了连环画的表现领域,引领了连环画出版的新潮流。这一切创新都可追溯到《中国成语故事》的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连环画艺术和文化发展虽然在新作数量上可能不如前,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探索和深化,无疑为后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经典之作。

    二零零七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对《中国成语故事》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重新出版,这一举措深受连环画爱好者的喜爱。作者们对出版社的肯定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挖掘《中国成语连环画收藏本》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罗(个个)风先生在序言中的阐述,揭示了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独特的语文现象,它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在全球语言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出版社将成语这一聚合现象通过故事和图像的形式生动化,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创新尝试。尤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连环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连环画:兵贵神速 中国成语故事之十六

    这则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言曰:'兵贵神速。'”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袁绍被曹操打败,他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辽河流域的乌桓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带领乌桓人趁机侵扰边境地区,使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受到破坏。曹操的亲信郭嘉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劝告曹操率军征讨袁尚及蹋顿。曹操的大军抵达易县地区后,郭嘉对曹操献计说:“用兵作战最重要的是行动迅速。现在我们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携带的军用物资较多,因此行军速度比较缓慢。如果乌桓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事先做好准备。不如放弃笨重的军械物资,军队轻装前进,速度加倍,趁敌人毫无防备时突然发动进攻,这样就可以一举获胜。”曹操依计而行,统率精锐部队快速行军,直奔蹋顿驻地而去。乌桓人毫无防备,仓促应战,被打得一败涂地。蹋顿战死,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辽东太守孙康杀死。曹操的军队大获全胜。

    中国成语故事60册适合几年级看

    3-6年级

    《中国成语故事》共60册,其中500多个成语小故事,6000余幅图版,是市面上较全面的一套成语故事连环画,适合3-6年级左右的学生观看

    成语故事连环画《唇亡齿寒》晋献公假道伐虢

    唇亡齿寒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释义: 亡:失去。失去了嘴唇,牙齿就感到寒冷,形容利害休戚相关。常用来比喻两个邻国间的关系。

    1、春秋时,晋献公因为虢(国)国经常侵犯晋的边境,便打算出兵一举消灭虢国。

    2、大夫荀息献计说虢与其邻国虞唇齿相依,最好向虞公借道,可以今日取虢而明日取虞。”

    3、晋献公对于虞公肯不肯借道很没把握。荀息却说,只要送上垂棘出产的美玉和屈地出产的良马,虞公贪赂,不会不答应的。

    4、垂棘的美玉和屈地的良马是晋献公两件珍爱的宝贝,一时上有点舍不得。荀息说:“等灭了虢,虞决不能独存,您只不过暂时将美玉寄放在虞公处,将良马养在他马厩里罢了。”

    5、荀息说服了晋献公,带上美玉、良马,出使虞国。虞公见晋使送来这么好的礼物,顿时眉开眼笑,答应借道给晋国。

    6、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向虞公谏道:“俗话说"唇亡齿寒’,失去了嘴唇,牙齿也就难保了。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虞国也就跟着完了。借道是万万不行的!”

    7、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谏,收下了美玉、良马,让晋兵借道攻打虢国。

    8、宫之奇见虞公执迷不悟,为了避祸,只好带着家族离开虞国,一路无可奈何地叹道:“虞国很快就要灭亡,看来连这个年都过不成了!”

    9、晋军通过虞国,直攻虢都。虢军根本没想到晋军会从虞国那边过来,措手不及,一下子被晋军消灭了。

    10、晋军灭掉了虢国,从原路回师。虞公亲自到城外迎接晋军,庆贺胜利。

    11、晋军趁其不备,蜂拥而上,将虞公及其大臣统统捉住。

    12、晋军搜到晋国送的美玉和良马。虞公见了,懊悔当初不听宫之奇“唇亡齿寒”的劝谏,但哪里还来得及呢!

    良马(4)美玉(4)唇亡齿寒(4)

    标签: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www.36gushi.cn/idiomstory/3611.html
    描写成语故事的成语(成语故事的成语有什么?)
    成语故事的好句(《成语故事》中的好词好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