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新编(成语故事新编)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成语故事新编,关于成语故事新编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文本目录成语故事新编新编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新编,,新编成语故事350~400字成语故事新编500字!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成语故事新编,关于成语故事新编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成语故事新编
  • 新编成语故事
  • 成语故事新编
  • ,,新编成语故事350~400字
  • 成语故事新编500字!
  • 成语故事新编

    成语故事新编(一)朝三暮四

    孙悟空奉观音菩萨旨意跟着唐僧西天取经去了,花果山法人代表空缺,群猴无首,山神趁机宣布收回经营权,让猴子们下岗待业 。

    如来佛祖的外甥六耳猕猴,凭借官二代的身份顺利从山神那里获得花果山的经营承包权,成立了大唐蟠桃园果品开发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并聘请托塔李天王的干女儿无底洞公主为秘书,然后让下岗待业已久的花果山的猴子们来为他打工。

    董事长 六耳猕猴 先生亲自和猴子们谈待遇问题。他在讲了世界经济低迷不景气和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等等之后,话锋一转,说道:“为了解决大家的就业问题,我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在今天能够有个事做有碗饭吃就已经不错了,希望大家和衷共济,共度时艰。为了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本公司决定:每天早饭给每位提供三个橡实面粉做的大汤圆,下午收工回来再为每位提供四个橡实面粉做的大汤圆,绝对绿色食品。各位觉得怎么样?”

    打工的猴子们不高兴了,一个个很激动很不满很愤怒:“为什么早上不能给四个?为什么?为什么?”

    六耳先生待大家吵得喉咙喑哑鼻孔冒烟连唾沫星子都再喷不出来时,才苦笑着摇摇头,用看似悲天悯猴的语气说:“好吧,本董事长向来讲究民主,就遵从各位的意见,早饭四个,晚饭三个。满意了吧,上工去!”

    打工猴们静了一会,就兴高采烈地嬉闹着走向工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无底洞公主望着嬉闹的猴子们,鄙夷地说道:“一群没文化的打工仔,这么好糊弄!争来争去还不是七个破汤圆么?”

    她不知道猴子们的心理,你听,工地上猴子们正在议论他们的“胜利”:

    “别相信老板们的许诺,舀到碗里才是自己的。到下午说不定他会编出个‘绩效工资’之类的由头,把那几个汤圆给克扣了。”

    “现在赖账的老板多了去,拖欠工资的年年都发生。到下午即使不克扣,他说资金周转不开,没有钱买粮食,先欠着,你有啥办法?”

    …………

    新编成语故事

    新编成语故事15篇

    新编成语故事1

    历史的长河层出不穷,让人琢磨不透……

    鹏程万里

    大家好,你们知道鹏程万里是什么意思吗?鹏程万里指的就是……

    鹏程万里是一个成语小故事,这个成语是这样来的:传说,在古时候的北海里,有一只大鸟,叫做鲲,它的背像泰山那样高,后来,又变成了一只大鸟,叫做鹏,鹏展翅高飞,翅膀遮住天空,大地盼着光,刹那间山洞、河谷、堤坝、沙滩,掀起一到狂风,狂风卷起巨浪三千里,直出云霄,惊鬼神。

    区区在沙滩上的小麻雀摇摇头说:“大鹏太累了,像我们这样只飞几丈高就落下来,是多么的悠闲自在呢!”

    这个,就是鹏程万里的来历。对了,再告诉你们一点,形容前程远大,或者是前程无量称鹏程万里。

    请君入瓮

    在唐朝皇帝武则天时代,有两个苦力,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有一次有人向武则天告密,说是周兴要谋反,武则天就让来俊臣去审问周兴,可是来俊臣并不是直接去把周兴抓回来,反而请周兴来喝酒,来俊臣不断的向周兴劝酒,周兴很快有了醉意,这时,来俊臣问周兴:“有些犯人用了刑还不招认,不知周兄有何办法?”周兴答道:“这好办,拿一只大瓮,四面烧起柴火,让犯人蹲在瓮中。”这时,来俊臣就让人拿一只大瓮,四面烧起柴火,周兴疑惑不解的问:“贤弟拿这只大瓮何用?”来俊臣说:"皇上有旨,命我审问周兄谋反的事!”周兴一听这话,酒也吓醒了,周兴连忙跪下来,磕头认罪。

    请君入瓮的意思是:用别人的方法来攻击别人,形容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

    我因时间关系就给你们讲这么多了,要是你还想听的话那就下一次再来吧……

    新编成语故事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春晖”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孟郊写的《游子吟》,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天阳光的深情。比喻子女难以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读着“寸草春晖”,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最可敬的家人——奶奶。她的爱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般呵护着我,让我茁壮成长。

    下雨天,奶奶怕我的鞋子淋湿了,坐在教室里着凉,就背着我上学。奶奶年纪大了,本来走路就直喘气,背着我更是一步三歇,气喘吁吁。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好吃的我就耍赖,奶奶笑眯眯地说:“我的小乖乖,上了一天学,肯定饿吧!”于是赶紧给我买鸡蛋饼、烘山芋……把我的小肚子填得饱饱的。奶奶的爱犹如一把无形的大伞,时时刻刻为我遮风挡雨,让我快乐又幸福。

    我现在长大了,平时要上课,只能在星期六、星期天去看望奶奶。每次进门总看到她在厨房里忙碌着:水龙头上“哗哗”地洗着,刀砧板上“当当”地切着,锅里“噼里啪啦”地响着,忙得不可开交。冬天的水刺骨的冷,奶奶的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可她为了我能吃上干净的菜,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着。夏天,厨房空间狭小,特别闷热,燃气灶上的火苗热情得吐着火焰,油锅里的油花“嗤嗤”地跳跃着,不时有一星两星的油沫飞到奶奶的手臂上,烫伤了奶奶的皮肤,可她却依然耐心地为我烧着鲜美可口的菜。一会儿,红烧肉、油焖大虾、蔬菜汤……一道又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端上了。当我坐在饭桌前美美地享用时,奶奶却悄悄地在一旁用毛巾擦着汗水,敲着背。难道奶奶的手是特殊材料,不怕冬日刺骨的寒冷,不怕夏日火苗的烧灼吗?不,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因为她是我的奶奶,所以无怨无悔地付出着,不求回报地付出着。

    奶奶,为了我的健康成长,默默地付出了多少辛劳!奶奶的爱就是那“春晖”,

    我这棵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这份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恩情。

    新编成语故事3

    大家都听说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吧,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新编的坐井观天。

    自从青蛙和小鸟聊过天,听小鸟说外面的天地很大,心里半信半疑,直到有一天,那只鸟又落到井边喝水,青蛙忍不住问道,“小鸟小鸟,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是真的吗?”,小鸟翻翻白眼,没好气的嗯了一声。青蛙就跃跃欲试的说,“要不我出去,你带我去看看好吗?”小鸟说,“没问题!”于是,青蛙离开了曾经自豪的井底。

    看到外面宽阔无边的天空,看到高高的大树,轻轻的小草,一栋栋房子,别提多兴奋了,小鸟责骄傲的说,“走吧,带你我常去的农夫家先美餐一顿。”到了农夫家,看到了那么多的美食,青蛙觉得外面的世界太美好了,自顾自的享受起来,正在这时,农夫回来了,看到了吃的肚子鼓鼓的肥青蛙,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哈哈……今天有肉吃啦!”青蛙听到农夫的话,吓了一大跳,刚想逃走,可农夫已把门和窗户关的一只蚊子也飞不出去,青蛙绝望了。

    青蛙心想,外面的世界时很美好,但危机四伏,享受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啊!

    新编成语故事4

    很久很久以前,在边塞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户人家。他们有一匹良种马。这是一匹公马,并且马的性格温和,从来都不和其他的马打闹。有那么一天,正当人们在田间耕作的时候,只听见山坡的另一边传来一声马的嘶鸣,听起来是一匹母马的叫声。于是,正在田间耕作的这匹公马,挣脱了锁链,向着母马嘶鸣的方向奔去,一会儿就消失了踪影。刚刚反应过来的人们,试图朝着马跑的方向去追寻,但是无奈,两匹马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事情很快在村子里面传开了,大家都对丢失了马的这家人很是同情,更觉得他们好可怜,没有了耕地干农活的帮手。唯独只有一个住在村子边上的瞎眼老婆婆,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村里的人,都议论纷纷,大家对瞎眼老婆婆的说法很不以为然。

    出人意料的是,三个月后的一天,这匹跑了的公马,带着一匹外国母马回来了,这匹母马已经怀孕了。这户人家欣喜万分,村里的其他人也替他们感到高兴。唯独那位瞎眼老婆婆,并不高兴,还说这可能是件坏事。不过,村里有一些人开始相信老婆婆的话了。

    一年之后,母马到了要生产的日子了,大家都很期待。不料,可能因为小马的身躯太大了,母马艰难的生下了小马后,因失血过多而死。公马非常悲伤,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身体大不如从前,干活也没力气。并且,因为母马是因为生产小马而死,公马非常痛恨小马,经常折磨小马,不让小马吃饱。不出几个月,公马也郁郁而死。大家都很悲伤,纷纷去安慰这户人家。唯独瞎眼老婆婆并没有难过,还说,这未必是件坏事。

    这户人家失去两匹马后,对仅存的小马爱护备至,小马在主人的悉心照料下,长得非常健康。渐渐的,大家发现,原来不起眼的小马长成了一匹非常稀有的汗血宝马。恰逢此时,周天子正御驾亲征,在边塞攻打胡人。途径这个村子的时候,发现了这匹宝马。立刻花万金买下了这匹汗血宝马。这匹汗血宝马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这户人家不仅得到了花不完的金银财宝。还被封官加爵,代代富贵。

    事后,大家都很好奇,瞎眼老婆婆是怎么料事如神的。瞎眼老婆婆慢悠悠地说了一句话:“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足,深不可测也。”

    是啊,好事与坏事之间,又何尝是不能转换的呢?

    新编成语故事5

    战国时楚国又一个贵族祭祀祖先的.礼仪,参加祭祀的人们都带了很多东西。

    祭祀结束后,有一个叫楚王的人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人,以示感谢。祭酒少但人多,分着喝都不够。

    于是,有人提着它:“这真是一壶美酒,只可惜太少了。如果我们分着喝的话,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这样谁喝都不过瘾。不如这样,我们大家在地上画蛇,谁画的最快,这壶酒就归谁,让他一个人喝个痛快。大家说,怎么样?”其他人也都想独享这壶美酒,就齐声答应了。

    有一人一会儿就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一看其他人都还没画好,就又拿起画笔,想给画好的蛇身上再添上几只脚。

    正当他得意洋洋地给蛇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个人一把把酒壶抢过去,毫不客气地说:“蛇根本就没有脚,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说完,便端起酒壶,将酒一饮而尽。本来最先画好的那个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到嘴边的美酒进了别人的肚子。

    新编成语故事6

    从前有一个杞国人,他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一天,这个杞国人在夜晚赏月。他想起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天要是掉下来我们不就被活活的压死了吗!之后他就患上了心病。他的朋友听说就来看望他,他说:天要是掉下来我们就会被压死,那可怎么办呀朋友听了说:“天怎么会掉下来呢,就算天掉下来了也不是你能控制的呀!"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看新闻,上面说有一颗小行星要在2102年撞击地球,看完我问爸爸说:“现现都20xx年了,我们快跑吧!说着我都快哭了出来。

    爸爸听完我的话说:“现在离2102年还有八十多年呢,新闻上的说只是有可能还不一定呢,就算是真的,以后肯定会有高科技能解决这一地球危机呢!还真是呢,过了几天我看报纸上说到时可以发射一个卫星导弹来引爆这个小行星,让他在外太空破碎或改变轨道,这样就可以让地球逃过一劫了!

    哎,我这也是“杞人忧天”呢!

    新编成语故事7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有钱的富商,他有一个宝贝儿子,他望子成龙的心愿非常强烈,但他的儿子非常不争气,一点儿也不想读书。好不容易读到大学了,他又闹着要退学。父亲没有办法,只好将他送到国外最好的大学去“镀金”。可他在外面也不省心,除了捣乱就是交些狐朋狗友。

    转眼四年过去了,儿子留洋归来,可是一回来就收到一个噩耗:父亲的公司遭遇经融危机,一夜之间破产了,父亲受不了这个打击,一病不起,连儿子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就去世了。本想着回家“啃老”的儿子只能望着父亲的遗像发呆。为了能有个落脚之地,他东奔西跑,拿着他的高学历到处应聘。终于,一家公司打电话给他,表示对他的学历很满意,并同意录用他,还给他很高的报酬。

    他在公司里整天无所事事,碰到一些项目就交给手下的人去做,而功劳都是他拿。一天,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老总把所有的资金都投进去了,为的就是能得到高回报。老总是这么想的:既然这个项目是中外合作的,就让那个“留学生”去做吧。老总直奔他的宿舍,开心地说:“这次我接了个大项目,能不能成就看你啦!”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当他又想交给手下做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们根本不会说外语,也看不懂合同上那些英文字母,他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了。结果可想而知,他把这个项目搞砸了,他的臭名远扬,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留学生”什么都不会。后来他去应聘的时候,没有一个公司愿意接受他了,他很后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无信不立,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得靠自己的真才实学。

    新编成语故事8

    从前有个富人,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每次做生意只赚不赔,所以他家有很多钱。有一个的小偷儿,看中了他家的金元宝,所以打算去这个富人家偷金元宝。因为这个富人家没有看守钱的人,所以第一天小偷成功偷到很多金元宝。

    第二天,这个富人准备去买一个大房子住。在他拿钱的时候,感觉钱少了很多,仔细一查,发现少了20个金元宝,聊天的时候,他给另一个富人说了这件事,那个富人劝他说:“你雇一个守护钱的人,这样就不会被小偷偷金元宝了”。可富人不听,他说:“雇一个人还花钱。而且还浪费时间,有这时间,还不如不如去赚钱呢〞。那个富人说:“怪不得你那么懒,现在还是个光棍”。

    今天晚上那个小偷又来了,又偷走了很多金元宝。这下富人可急坏了,马上把那个富人找回来,问那个富人怎么办。那个富人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了才去找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你雇一个守钱的人,但是他的功夫必须得很厉害”。

    那个富人照做了,结果金元宝再也没丢过。

    新编成语故事9

    在一个热闹的街市上,到处人声鼎沸,街道上各种各样的商店的大门,在人潮的对比下,显得格外小。

    一个蛋糕店,门口的队伍已经排得很长了,似乎是最受欢迎的。每一个从这家店里出来的顾客,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微笑,有的手上还拎着“战利品”,向还在排队的人们炫耀,有的在走出店门的时候就开始吃了,看得排队的人们口水直流。这家蛋糕店的老板——刘凌,是一个只会做面包的人,很死板、只会循规蹈矩,不懂来一点新花样的人,但因为他做蛋糕很有经验,所以做出来的蛋糕很好吃,虽然样子没新意却还是被很多人喜欢。当然,他还不至于不知道招人帮忙做,因为客人太多,他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学徒们都熟悉了工作流程,开始工作了!然而,在学徒中,却有一位“不速之客”——她就是这家店左对面的大蛋糕店的老板:雪晴。为什么她会在这?因为这家店抢了她的生意,她是来深入观察的,她想:只要深入观察到他家蛋糕的不足之处,就可以针对这个缺点来大作文章,击垮他,那我就是赢家!于是雪晴,每天第一个到蛋糕店报道,一有和厨房有关的工作就抢着做,想在厨房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雪晴终于发现了一个大秘密。这天,雪晴依然和平时一样早早地来到了蛋糕店里,正好碰到刘凌在和面,她发现这是一个好机会,可是不能表现得太异常,就假装在打扫卫生,在她正准备慢慢移动到刘凌旁边的时候,刘凌刚好喊住了她。雪晴疑惑地转过头,他先朝门口瞄了瞄,确定暂时没人来后,才神秘兮兮地说:“我看你最近非常努力,就告诉你一个可以让蛋糕变得好吃的秘方……”就这样,雪晴知道了他的“歪门邪道”。在当晚,雪晴回到家后,写了一封挑战信,并明确规定只能用传统的方法来做蛋糕,输了的人必须退出蛋糕界,离开这个小镇。写好信后,差人送到了刘凌的手中,并告诉他,如果不来就把秘方的事说出来,让他颜面无存,声名狼籍,从此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第二天,刘凌无奈应战,可是他只会用那个“歪门邪道”,离开了秘方,他就做不出美味的蛋糕。结果可想而知,雪晴赢了比赛,刘凌只好遵守规则,退出蛋糕界,离开了这个小镇。

    新编成语故事10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问:“老婆婆,你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头继续磨。李白问:“可是这个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可以磨成针呢?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以后再也没有逃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前史的诗仙。

    新编成语故事11

    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吧,它的意思是:猴子戴着人类的帽子,但终究不是人。比喻虚其外表,形为傀儡。但我的创新思想的脑子却不是这样想的。

    沐猴而冠的这只猴子,可能并不是虚其外表,说不定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呢?它可能并不知道猴子是不能成为人的,它只是想挑战一下,说不定就成人了呢?但从咱们人类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票否决,猴子肯定变不成人,真是个自不量力的家伙,认为戴个帽子就是人了。猴子并没有像我们这样想太多,只是想一味的跑步、跳绳,做人做的事情。而我们却为它想得太多太多了,他们的心并没有我们那么复杂。

    一个人内心想的是什么,并不代表那个人的动作也应该那样。比如一个人正在走路,那个人就有可能想的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足球比赛。一个人正在欢呼,那个人想打可能是作文题材。每个人的内心总让人捉摸不透,让人心生疑问。但你也不可以因为一个动作、一句语言、一个手势、一种穿着………就把一个为坏的人,从而鄙视他、歧视他。你见到他不快乐,他见到你也不愉快,何必要如此呢?

    再比如说一个人的哥哥做了官,于是他自己也好像做了官似的,每天辅助哥哥查案到深夜,这时你一定会说:“这是一个沐猴而冠的人。”但其实他不是,他只不过是把当官做为目标,想成为和他哥哥一样的人。可能他做不到,就像猴子成人一样,也可能他做到了呢?沐猴而冠的人并不是都是坏的,可能有一部分只是儿时的童真、纯洁。

    我给沐猴而冠定了一个新的寓意,是:就像猴子戴了人的帽子,树立了想变成人的目标,比喻内心充满挑战,内心天真纯洁的人!我要让人们知道,那些人不是自不量力,不是虚其外表,更不是傀儡!我们没有权利去嘲笑、鄙视、歧视他们!

    新编成语故事12

    从前。有一口很深的井。里面住着两只青蛙。一只叫小绿一只叫小黄。他们从来没有出过这口井。天天看着和井口一样大的天。常常幻想着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终于有一天。来了场暴风雨。雨水把井填满了。他们趁着这个机会跳岀了井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美丽的画面。在这里有花,有树,有河,有草。他们觉得非常惊奇,于是他们决定到其他地方去看看,闯一闯。小绿去了一片森林。这里有小鸟,小虫,小鹿还有许许多多它的同类,让小绿交了许多朋友,非常开心。于是小绿在这里住下了。而小黄去的地方。却是另外一个世界。他来到一个有高楼,有大厦,有房子,有飞机的地方。他来到这城市。这里有很多的人。非常喜欢吃野味儿。比如说"青蛙"。它害怕自己有一天也变成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还不如井里安全。于是。她就想回到井里。从此井里只有一只青蛙了。

    新编成语故事13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典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路上阴森森的,伸手不见五指,空中还不时飘着毛毛细雨。这是,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跪在路中间,恳求地问上天:“上天那!你怎么这么不公平啊?求你掉点钱下来给我吧!”

    正在这时,有一位富翁打着雨伞向乞丐所在的地方走来,一不小心就被乞丐伸出来的脚给绊倒在地了,口袋里的钱也跟着掉了出来,但富翁毫无察觉,爬起来拍拍衣服就离开了,正巧被坐在一旁的乞丐看见了,他便趁富翁离开后,把钱占为己有了,他还乐滋滋地想:看来上天听到了我的乞求,我以后再也不用去乞讨了,只要等着钱掉下来就行了!感谢上天啊!

    从此以后,他每一天晚上都在路上等着捡钱,别人都觉得他很傻,晚上路上怎么可能会有钱呢!都劝他别等了,可他还是想着那天的“奇遇”,不肯罢休。几个星期后,他被活活地饿死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想要什么东西,都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不能不劳而获。

    新编成语故事14

    教学目标:

    1. 理清游客们“惋惜- 怀疑-惊叹不已”的态度变化过程,理解“点睛”的神奇,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

    2. 理解作者用游客们在点睛前后的变化来表现张僧繇的画技高超,能把游客们的反应改写成人物的语言描写,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1. 能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

    2. 能够把游客们的反应改写成人物的语言描写,初知把概括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把游客们的反应改写成人物的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

    一、抓住特点,导入新课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我们都不陌生,它出自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成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般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画龙点睛”的故事。

    二、理清变化,引导交流

    (一)请大家边读边画出点睛前后写游客们反应的句子。

    (二)学生交流:

    1.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

    (1)理解“惋惜”的意思。

    (2)如果我是张僧繇,你会惋惜地说……

    2.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

    (1)理解“唬人”,明确这是怀疑。

    (2)你会怀疑地说……

    3.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1)理解“无不、惊叹不已”。

    (2)你会惊讶地说……

    你会赞叹地说……

    3. 小结:游客们从点睛前的惋惜、怀疑到点睛后的赞叹不已,说明“点睛”是非常关键的一笔。张僧繇给龙画上眼睛,龙“腾空飞去”;如果说话的时候,用上关键的词句,说的话就变得………?如果写作文在关键处用上几个点睛的词或句子,习作就会变得……?所以我们知道,画龙点睛的意思就是?

    三、清晰思路,妙笔生花

    现在,就让我们同学拿起手中的笔,把游客们面对张僧繇的画作时的表现写下俩,可以在提示语中加上表示动作、语气、神态的词语。

    四、小结方法,明确意义

    成语是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言简意赅,表意丰富。如果我们再多读一些成语故事,不仅会帮助我们理解成语的意思,而且能够丰富我们的积累。如果你能学者今天把概括写具体的方法,发挥想象,充实故事内容,相信会对我们同学大有裨益。

    新编成语故事15

    滥竽充数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它讲述了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几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要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混吃混喝,没有真正的本领,而到了展现实力之时,就只能落荒而逃。南郭先生非常狼狈也非常狡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这些类似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有过校园生活吧,而这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背书了。今天老师让同学们背书之前,说:“还有谁没会背的站起来!”听到这话,同学们立刻感到了不安,有的人脸色苍白,有的人低头不语,但却没有人站出来。因为他们害怕老师有什么惩罚。老师望了一眼我们,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背诵,当然会背的人就很放松,大声背诵起来;而有些人就只是靠嘴型,但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装作很会的样子,连老师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小华,你起来为大家背一遍。”老师瞟了一眼小华,说道。只见小华满脸通红,“唰”的一下站了起来,像个木头人,动都不敢动。老师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不动声色,又叫了小刚、小明等人。你猜怎样?叫一个中一个——都不会背!顿时间,班里炸开了锅,只有老师和他们几个人不言语。见此情形,全班安静了下来。老师开了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能不懂装懂,像滥竽充数里的主人公南郭先生一样,但最终还是会原形毕露,希望大家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这一次如果你们不撒谎,我不会骂你们也不会惩罚你们,而你们不诚实,欺骗别人,欺骗自己,这和南郭先生有什么区别!站着的同学把课文抄一遍!”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明白了吧,只有你真正的拥有真才实学,才能有成就,不要做南郭先生一样的小人。当你有“随便混混”这样的心理之时,不如想一想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的教训!

    ;

    成语故事新编

    1.新鹬蚌相争

    有一天,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沐浴阳光。河蚌说道:“啊!真舒服呀,要是每天都能这样,那就好了!”河滩上蚌一边晒太阳,一边吃喝东西,生活简直就是太美了。就在蚌没注意的时候,一只鹬出来散步,看见那只蚌,心想:这么肥的肉,够我吃上一天了,我得去准备准备。

    鹬先到河边喝了口水,再吃几片叶子,开胃菜吃好了。接下来就剩那块肥肉了。鹬躲到树丛里,然后扑过去猛地把嘴伸到蚌壳里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合上,牢牢的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使出吃奶的劲儿,还是拔不出来,便威胁蚌说:“你就等着瞧吧,哼!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要是不松开壳儿,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鹬觉得自己很聪明。蚌可不这样认为,也弄出一个鬼点子。心想:哈哈!这个家伙跟我斗,你还嫩了点。便得意洋洋地柜鹬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就会饿死在这沙滩上,到时候我们不还一样,你有什么高兴的。”鹬恨死了蚌,恨不得一口把蚌吞了,可它连嘴都拔不出来,更别说一口吞掉蚌了。

    鹬和蚌毫不示弱,谁也不让谁。

    一直到下午,一个渔夫朝这里走来,“又是这个死渔民!”鹬和蚌一同叫到。“你认识他?”鹬大或不解。“我当然认识。”蚌得意洋洋,“他就是去年杀死我父亲的那个人。”鹬问:“怎么回事?我父亲也是被这个人给杀死的。”

    蚌吃了一惊,难道他们就是这样一起被捉住的,我可不要这样。鹬和蚌商量着,鹬说:“蚌,你把壳儿松开儿,我们逃走。”蚌说:“不行,要是我把壳松开儿,你就会把肉叼走。”鹬说:“要是我啄肉,你再把壳合上不就行了。”蚌说:“那好吧。”正当渔夫抓他们的时候,蚌一松壳。渔夫先抓蚌,蚌跳到水里去了,抓鹬,鹬已经飞走了。渔夫只好背着这个空鱼篓,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双方互相谦让,要退一步海阔天空。

    2.新守株待兔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可种田人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种田人靠在树桩的旁边,做了一个美梦:一天,种田人又在路边闲逛,突然看见了一只拼命跑来的兔子竟然又一头撞到了田边的一个树桩上,一命呜呼了。然后,又来了一只,两只,三只……正当种田人心花怒放手舞足蹈的时候,种田人醒来了,觉得自己又冻又饿,有气无力,肚子饿的咕咕叫。

    正在这时,只见金光闪烁,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手屡胡须语重心长地对种田人说:“孩子,守株而待兔,侥幸而懒惰,必定一事无成。要想丰衣足食,只能靠老实做人,勤劳做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蚕儿吐丝成茧,燕儿衔泥筑巢,蜂儿采花酿蜜。孩子,你一定要好好领悟啊!”转眼间,老爷爷不见了。

    种田人醒来,只见远近农田里到处都是人们在耕种,在锄草,在施肥,在杀虫。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种田人看着自己田里长满了野草,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照梦中老爷爷的话做人做事,三年后,终于成了一个富人。

    ,,新编成语故事350~400字

    yì míng jīng rén

    一 鸣 惊 人

    楚庄王即位了三年,没管理过国家大事。大臣伍举很着急,进宫去对楚 庄王说:

    “大王,我有个谜解不开,想请您猜一猜。” 楚庄王说:“您就说吧!”

    伍举说:“有一只鸟停在南山上,三年来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缘故呢?” 楚庄王笑笑说:“三年不飞,为了让翅膀长得坚强些;三年不叫,为了 看看周围的情形。它虽然不飞,一飞起来就直冲云霄[yún-xiāo];虽然不叫,

    一叫出声就让人吃惊(一鸣惊人)。您放心吧,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又过了半年,楚庄王亲自管理起国家大事来。他废除了不合理的法令,

    制定了新的法令;罢免了不称职的大臣,请有学问的人来帮他办事。楚庄王 把楚国治理得很好,后来成了各国君主的首领。

    “一鸣惊人”用来比喻一个一向默默无闻的人,忽然有了使人吃惊的表 现。

    sān rén chéng hǔ

    三 人 成 虎

    魏王[wèi-wáng]和赵王订了和好的条约,要把儿子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

    [hán-dān]去作抵押,派大臣庞葱[páng-cōng]陪去。庞葱临走之前,对魏王 说:“如果有一个人报告大王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大王相信不相信呢?”

    庞葱又问:“如果三个人都这么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大王还相信 不相信呢?”

    “三人成虎”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一个谣言因为说的人多了,听的人

    就信以为真,可以用“三人成虎”来比喻。

    wéi hǔ zuò chāng

    为 虎 作 伥

    有个人被老虎吃掉了,变成了鬼。他做了鬼还非常怕老虎,自己愿意给 老虎当差。老虎捉人吃的时候,他就跑在前头,挡住人的去路。老虎把人咬 死了,他就把死人的衣服脱掉,让老虎吃起来又方便,又痛快,他就这样一 心一意地帮助老虎杀人。

    “为虎作伥”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伥”是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 故事当然是迷信传说,这个成语可经常有人用,用来比喻有人把坏人当作主 子,专门帮助他干坏事儿。

    跟“为虎作伥”意 思相同的成语有“助 纣为虐[zhù-zhòu-

    wéi-nüè]”。“纣”是商 代最后一个王,是一 个暴君。“为虐”是残 害百姓的意思。

    wǔshí bù xiào bǎi bù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孟轲[mèng-kē]就是孟子,是战国时候人。

    孟轲来到魏国[wèi-guó],魏惠王常常请他进宫去谈话。有一回,魏惠王 对孟轲说:

    “我治理国家,真是费尽了心力。河内(在现在河南省济源县一带)的 年成不好,我就让河内的百姓搬一部分到河东(在现在山西省安邑县[ān-

    yì-xiàn]一带)去,又把河东的粮食运一部分到河内去。河东的年成不好, 我也这么办。我看邻国的国君,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操心的。可是邻国的百 姓不见减少,魏国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轲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鼓咚咚地敲起 来,双方的刀枪一接触,一些兵士丢了盔甲[kuī-jiǎ],倒拖着兵器就逃,有 跑了一百步站住的,也有跑了五十步站住的。跑在后头的人因为自己只跑了 五十步,就讥笑[jī-xiào]跑一百步的人(五十步笑百步)胆子太小了,您 看可不可以呢?”

    魏惠王说:“这怎么可以呢?他也是逃跑呀,只不过没跑到一百步罢了。” 孟轲说:“大王要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用希望魏国的百姓比邻国多 了。我看魏国跟别国差不多。猪狗在吃人吃的东西,大王不知道检点;路上 有饿死的尸体,大王不知道开仓救济。大王真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应该少打 仗,少派差,让百姓能按时耕种,安排好农活,让他们不再挨饿,不再受冻,

    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跑到魏国来的。”

    “五十步笑百步”就是从孟轲打的这个比方来的。两个人犯了同样的错 误,只是程度不同,其中一个以为自己的错误比较轻些,就讥笑错误比较严 重的人,可以说是“五十步笑百步”。

    yè gōng hào lóng

    叶 公 好 龙

    叶公[古时念作 shé-gōng]最喜欢龙。他穿的衣服上绣着龙,戴的帽子上 镶着[xiāng-zhe]龙。他住的房子,墙壁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diāo-zhe] 龙。这些龙都屈曲盘绕,张牙舞爪,真是又华丽,又威武。

    天上的龙听说叶公喜欢龙,真下来找他了。他的头才伸进窗口,尾巴已 经甩[shuǎi]到了堂上。这一下可把叶公的魂都吓掉了。他脸色刷[shuà]白, 回头就逃。原来他喜欢的并不是真的龙。

    “叶公好龙”就是从这 个故事来的。“好”是“喜 欢”的意思。有人嘴上说喜 欢某件事情,实际上并不 这样,甚至还害怕某件事 情,可以比喻作“叶公好 龙”。

    dōng shīxiào pín

    东 施 效 颦

    西施是春秋时候有名的美女。据说她就姓施,家住在若耶溪西岸,所以 大家管她叫西施。若耶溪东岸也有个姓施的姑娘,长得很难看,大家管她叫 东施。

    东施听人家说西施长得漂亮,一心要跟西施学,西施怎么打扮,她就怎 么打扮,西施怎么走路,她就怎么走路。有一回,西施得了心疼病,她皱紧 了眉头,走起路来双手按住了胸口。人家看见了说:“这姑娘真可怜见的。” 这句话传到东施的耳朵里。她以为人家又在夸西施的模样儿好看,便学 着西施,也皱紧了眉头,双手按住了胸口。人家看见了可并不说她漂亮,反

    而说:“这姑娘干吗装模作样,看了真叫人害怕。”

    “东施效颦”和“效颦”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效”是“学样”, “颦”是“皱眉头”。从前人以为美人皱了眉头就越加俊俏。故事本来的意 思是丑人不知道自己丑,硬要学美人的模样,结果越学越丑。这个成语的意 思也是这样,如果用来说自己,就表示谦虚,说自己的根底差,学人家的长 处没学到家;如果用来说别人,就讥笑别人不自量力,硬要跟人家学,结果 越学越糟。这不是对别人的善意的批评。

    zài zuò féng fù

    再 作 冯 妇

    晋国[jìn-guó]有个打虎的能手,叫冯妇。后来,他说他要做善人了,发 誓不再杀生,当然也不再打老虎了。

    有一天,冯妇乘着马车来到郊外,看到许多人在追赶一只老虎。老虎被 逼到山脚下的一个角落里,没有路可以逃,回过头来,张牙舞爪对着追赶他 的人。大家看老虎还这样凶猛,都不敢近前。

    有人看见打虎的冯妇来了,就跑过来请他。冯妇卷起袖子,跳下车来, 奔上前去,三拳两脚就把老虎给打死了。大家都称赞冯妇又为人们除了一害, 可是也有人讥笑冯妇,说他自己发了誓自己不遵守,

    “再作冯妇”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就是再做一次冯妇,也就是像 冯妇那样,再干一次自己说过不再干的事情。用这个成语来说自己,含有受 人邀请或嘱托,不得不再干的意思;用这个成语来说别人,含有讥讽别人习 性难改,说了话不算数的意思。

    “负嵎[fù-yú]”也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负”就是背靠着的意思,“嵎” 就是山的角落。敌人被追赶到无路可逃的时候,还死不投降,有人干了坏事 被揭穿了,还死不承认,都可以说是“负嵎”。因为他们就像故事里的老虎 那样,逃到了山的角落里,还要回过头来反扑追捕他的人。为了说得清楚一 些,可以把“负嵎”写成“负嵎顽抗[fù-yú-wán-kàng]”。在这里,“顽” 是“死硬”的意思,“抗”是“抗拒”的意思。“嵎”可以写作“隅”。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争 先 恐 后

    王良是春秋时候有名的驾车能手。赵襄子[zhào-xiāng-zǐ]请了他去,跟 他学驾车的本领。王良教得很仔细,赵襄子学得很用心。赵襄子学成了,跟 王良比赛驾车。谁知道比了三次,赵襄子换了三次马,都落在了后头。

    赵襄子不大高兴,对王良说:“您教我驾车,没把本领全教给我。” 王良说:“我的本领全教给大王了,可是大王没好好地运用。驾车最要

    紧的是让马和车配合得很好,驾车的人要把心思全放在调理马上,这样才能 跑得快,才能跑远路。可是大王落在后头的时候,只怕赶不上我;跑在前头 的时候,只怕让我给赶上。本来比赛嘛,不是跑在前头就是落在后头。大王 把心思全放在我身上,还有什么心思来调理马呢?这才是大王落后的原因。” “争先恐后”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一个人参加什么比 赛,不能只担心自己的名次先后,而忘记了在比赛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技能。 现在用这个成语,只是怕落后要争先的意思。

    wēi ruò lěi luǎn

    危 若 累 卵

    晋灵公[jìn-líng-gōng]只贪玩乐,有一回,他命令手下的人筑一座九层 的高台。许多大臣劝晋灵公不要这样浪费人力物力。晋灵公非常生气,说: “谁要是阻拦我,我就把他杀了。”吓得大家都不敢作声。有一个大臣叫荀 息[xún-xī],他想了个法儿,进宫去对晋灵公说:

    “大王,我会玩一个把戏,您想不想看?” 晋灵公没想到荀息这老头儿也会玩把戏,就说:“你会玩什么呢?” 荀息说:“我能拿十三颗棋子搭成一个台,再在台上堆九个鸡蛋。” 晋灵公想,这些滴溜滚圆的东西怎么堆得起来呢?就叫人把棋子和鸡蛋 拿来,要荀息堆给他看。荀息蹲下身子,先把十三颗棋子平铺在地上,再把 五个鸡蛋竖在棋子上面。这五个鸡蛋有棋子垫着,倒还勉强能站稳。荀息又 用三个鸡蛋堆第二层。这可不容易了,鸡蛋又圆又滑,一个不小心就滚了下 来。荀息搭了一次又一次,终算又勉强搭成了。他再把最后一个鸡蛋非常小

    心地放到堆儿尖上去。 晋灵公看得眼珠子都瞪直了,嘴里不由得说:“好险哪!好险哪!” 荀息把最后一个鸡蛋放稳了,站起来说:“这不算什么,比这更险的事

    儿还有的是呢!”

    晋灵公惊奇地问:“还有更险的事儿?你说说看。” 荀息说:“就是大王要筑九层高台的事儿呗。筑这座九层高台,百姓得

    花三年工夫。这三年里头,男的不能耕田,女的不能织布,大家吃的穿的从

    哪儿来呀!到头来弄得民穷财尽,百姓怎么能不怨恨大王呢?要是邻国乘这 机会来攻打咱们,还要弄得国破家亡。那时候,您在这座九层高台上还能望 见些什么呢?”

    晋灵公听荀息这么一

    说,吓了一大跳,就下命令停 止筑台。 “危苦累卵”就是从这个 故事来的。“若”是“像”, “累”是“堆起来”,“卵”是 “蛋”。情况非常危险,可以说 “危若累卵”。

    shǒu zhū dài tù

    守 株 待 兔

    有个人在田里耕地。忽然跑来一只野兔,一头撞在田边的大树上,折断 了脖子死去了。那个人高兴极了,把野兔拾了起来。他从此放下了锄头,坐 在大树下等着,希望再有野兔跑过来自己撞死在大树上。野兔当然不会再来 了,那个人的田地可荒芜[huāng-wú]了。

    “守株待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株”在这儿就是“树”。这个成 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比喻有人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经验,还牢牢守

    住不放。一个是比喻有人不愿切实地工作,妄想得到意外的收获。

    shā jī qǔ dàn

    杀 鸡 取 蛋

    有个老太婆,养着一只母鸡。这母鸡可是个宝贝,他每天下一个黄灿灿 的[huáng-càn-càn-de]金蛋。老太婆每天能捡到这么一大砣[tuó]金子,什么 事儿也不用干,日子还过得挺阔气。她闲得没法儿,就天天守着她的宝贝鸡, 只盼望他早点下蛋。

    有一天,母鸡照例又下了一个金蛋。老太婆把金蛋托在手上,心里想: “这宝贝鸡一天只下一个金蛋,真叫人等得闷气。不如宰了他,把他肚子里 的蛋一古脑儿取了出来吧。”

    老太婆拿定主意,真把这宝贝鸡宰了。没想到打开肚子一看,一个金蛋 也没找着——长成的金蛋已经下完了,新的金蛋可还没长成。

    “杀鸡取蛋”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为了急于得到某种利益,毁坏了产 生这种利益的根本,可以说是“杀鸡取蛋”。意思相似的成语有“竭泽而渔

    [jié-zé-ér-yú]”——汲[jí]干了池塘里的水捕鱼。评论 |

    成语故事新编500字!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标签: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www.36gushi.cn/idiomstory/3608.html
    生僻的成语故事(生僻的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描写成语故事的成语(成语故事的成语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