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中国寓言故事》名字由来,关于《中国寓言故事》名字由来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中国寓言故事基本信息
中国寓言故事是一本由著名作家任溶溶主编的图书,它在2008年2月1日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开本为16开,采用了优质的胶版纸,确保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本书的国际标准书号(ISBN)为9787534246357,它属于图书类别中的少儿读物,更具体地说,是儿童文学的分支——寓言与传说。
《中国寓言故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启蒙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小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还能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到生活中的道理,是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和道德素养的好选择。
扩展资料
中国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具有文学的价值,而且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中国人许多卓越的见识往往蕴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文学,也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人的思想精华。 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这里能够嘹望到一个新鲜的天地。那里不仅趣味无穷,还可以领悟无数的世理。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来历
“寓言”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庄子》的寓言篇,其中的故事虽然简洁,却蕴含深远的哲理。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如韩非子以及史传,常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来阐述观点和论证道理,如《韩非子》作为说理散文的代表作,展示了寓言的独特文学魅力。
自寓言成为独立文体以来,它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和氏献璧"的故事深情动人,"造父御马"则通过马车夫的形象,揭示了专政制度的辩护立场。"郑袖劓美人鼻"则刻画出郑袖工于心计,手段狠毒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曲折,仿佛是一部微型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正如引公木先生所说,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集并非单纯的故事集,而是深度反映了法家思想,涵盖了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等多个层面。阅读这些寓言故事,就仿佛在阅读一部浓缩的法家思想精华集。
总的来说,寓言故事不仅是说理散文中的亮点,更是先秦诸子寓言智慧的集中体现,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观念。
扩展资料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中国寓言故事清单新课标最佳阅读017中国寓言故事简介
中国寓言故事清单,新课标最佳阅读017:中国寓言故事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书名:新课标最佳阅读017:中国寓言故事页数:230页开本:32作者:刘玉民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语种:简体中文ISBN:9787212055363《新课标最佳阅读:中国寓言故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宗旨,在浩如烟海的寓言王国里精心选取上百篇脍炙人口、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2、这些作品大都短小精悍,在一个个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小故事里糅合深刻的哲理、复杂的情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细致的人生感悟,充满智慧地表现思想但又不失纯真质朴,并以其独特的思想感染力和艺术穿透力给人以精神启迪和审美享受。
3、阅读这些优秀的寓言篇章,不仅给人无限的快乐和纵情的想象,而且在无形中净化人们的心灵,让读者在审美欣赏中得到情操的陶冶、情感的升华。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谁写的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青少年必读丛书编委会写的。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2009年1月1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所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其中不少故事,通过动物喻人、借古讽今、小中见大、幽默风趣的情节,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常以什么命名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常以四字成语命名
比如:
南辕北辙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朝三暮四 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什么是寓言故事 为什么会出现寓言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为什么会出现寓言
寓言大抵是讽刺的,但也是歌颂的。寓言讽刺黑暗,就是歌颂光明;讽刺邪恶,就是歌颂善良;讽刺虚伪,就是歌颂真诚。所以,寓言不仅要深恶痛绝地抨击和揭露伪、恶、丑,而且要热情地赞扬和歌颂真、善、美。寓言作者应该大胆追求、勇敢探索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创造出崭新的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寓言。
有人认为现在不需要寓言了,因为在专制统治时代,言论不自由,心里有话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必须转弯抹角,旁敲侧击,隐约其词,所以产生了寓言。现在是社会主义民主时代,讲话可以开诚布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必还要什么寓言。这是他们不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与作用的缘故。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也不是一下子可以完全实行的,人们的思想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锻炼。
寓言故事的特点
1、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远古时代就在各民族之间流传。战国时代,由于士阶层的兴起,他们或者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奔走于各国,游说诸侯,都必须致力于言谈的技巧,使之寓于说服力,因此,在他们的著作或言谈中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的来历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篇。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著名的“和氏献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马”则描绘出造父是专政制度最佳辩护的人物形象;“郑袖劓美人鼻”,写出郑袖工于心计,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手段毒辣,故事情节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
引公木先生的话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丰富的寓言故事成为说理散文的闪光点,也是先秦诸子寓言故事之大成。